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毕业季,一些大学生开始上街摆起了摊。据媒体报道,他们不卖货、不做咖啡,也不调鸡尾酒,而是提供“付费聊天、咨询”服务。前不久,“伦敦政经硕士上街摆摊”上了热搜,引发大家对“知识摆摊”这一现象关注的同时,也招致青年学术人的调侃。自嘲也好,寻就业出路也罢,一时间凭借自身专业知识“摆摊”成了不少年轻科研学子模仿的样本。而这股“知识摆摊”潮,或成为毕业时节年轻人与社会亲密接触的新窗口。
这年头流行摆摊,可摆摊也需要好产品,卖货已经过时,卖知识才显得时尚。“哲学咨询”四个字一摆,高大上,有内涵,聊“人生的意义”,谈“存在的价值”,高学历摊主侃侃而谈,消费者侧耳倾听,真是极有意思的街头风景。媒体报道提到的案例中,摊主讲述“人生的意义”时,“萨特”“加缪”“存在主义”等哲学名人、学术词汇脱口而出,而最终给出的答案是,“人生没有意义,所以我们要去创造意义。”据说,生意并不稳定,顾客少的时候一天勉强赚百元左右,有时遇到对的人,日入五百元也不是梦。
低成本运营,利润率还挺高,一天做个三五单生意,比普通“打工人”赚得还要多,这“知识摆摊”听起来不错。报道提到,有的摊主还创新商业模式,把自己的诗写在明信片上,靠卖这样的周边产品来赚钱,至于咨询则完全免费。你看,这模式一变,就显得不一样,买一送一,听起来就挺吸引人。
不过,听着是一回事,真正做起来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。媒体报道的角度也很谨慎,主要不是把它作为一种生意来呈现,而是强调这是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与社会亲密接触的新窗口。原因无他,无非因为这种生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,那些为数不多玩转“知识摆摊”的年轻人,可能只是极个别现象。
世间知识有千万种,你选择何种知识来与消费者分享,很可能会直接影响你的商业表现。就拿“人生的意义”来说,你呈现的到底是书本给出的标准答案,还是个人独特的领悟,显然不同角度的答案会给消费者不同的收获。有网友就说,“人生意义若真能花钱来解,就不需要人生经历了”。如果遇到这样的消费者,那生意恐怕就没法做了,这些大学刚毕业的摊主,哪有什么人生阅历可言。他们只能提供一些形而上的答案,只会转述那些先贤、名人的观点,可以想象,对这种答案感兴趣的人,可能注定只是和摊主经历相似、风格相近的人。他们有兴趣倾听书本的答案,不是带着世俗的眼光去理解“人生的意义”,所以,与其说这是一门生意,不如说是一场社交,摊主能遇到有知识有深度的人,甚至还能交到不错的朋友。
有些知识各年龄段、各社会阶层的人都有需求,所以“知识摆摊”也有爆款,比如心理、情感等话题往往就很受欢迎。其实,互联网上早就有类似的咨询服务,有困惑找情感博主聊一聊,失恋了如何走出阴影,和父母关系不好该怎么应对,诸如此类的问题,一个大学生如果学习了相应的心理学知识,而且在现实中对类似话题有足够的思考,相信解决这些困惑就游刃有余。有人可能会说,既然互联网上有类似的服务,那摊主为何不去网上做这样的生意?答案很简单,并不是每个人在互联网上都自带流量,没有粉丝,哪怕你知识量再丰富,恐怕也没法变现。
其实,各种形式的“知识摆摊”,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地方,恰恰就在于面对面社交这种独特的体验。在互联网上浸淫多年以后,人们感受到这种体验弥足珍贵,而摊主们也需要真正与社会接触,双方各取所需,所谓“知识摆摊”,恐怕不是什么生意,而只是与陌生人的一场对话。
文l可乐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